红海行动的惊人细节分析!

#红海行动# 说说这电影好在哪!
1.影片开场是拯救船只上的人质,在解救的过程中动用了一架直升机,这个是反船只劫持战的标准模式VBSS,由直升机上的狙击手 以及船上的作战人员配合完成。
2.破门而入的时候 蛟龙队员使用的是多点攻入,这是人质解救的标准模式。同时 对于每一个敌人都起码开了两枪,这是为了保证击杀。
3.直升机上的狙击手 他的狙击枪是用吊带固定住的,因为直9很抖…
4.影片中所有的狙击手没有射击打算的时候 食指都是不会伸进扳机护圈的 防止因为误触所造成的击发
5.电影里面所有的狙击枪,除了一开始直升机上的那一把,其他的狙击镜以及望远镜都被布给包起来了,这是为了防止镜片反光 把自己的位置暴露,而狙击镜和望远镜 因为焦距很长 所以可以通过布上的缝隙看到敌人,实际上是不会对狙击手的视野造成影响的,这个在双方狙击手对抗的时候很重要
6.在实战中是很难有各种环境可以给狙击手提供标准的卧姿射击的,所以电影中狙击手会有把自己的手臂弯过来架住枪托或者直接把狙击枪放在观察员的肩膀上,这是非常合理的根据环境改变自己的射击姿势。
7. 仔细观察 你会发现狙击手把自己食指上的手套给剪掉了,这是因为纤维和金属的摩擦系数很小,非常影响射击手感 而且容易走火
8. 所有的狙击手在开枪的时候都会屏住自己的呼吸,仔细看枪托就能发现,在观察的时候 枪托是有上下起伏的 而在开枪前几秒起伏就消失了,这是为了保证能够精确射击
9. 这部电影里面敌人的智商真的是全程在线,敌人的迫击炮部队专门有一个人负责计算距离和角度,敌人的狙击手 同时也充当了观察手为迫击炮部队提供位置,这就是为什么敌人的炮弹打得很准
10.小队里面有一个女机枪手,实际上在特殊战术部队里面 女机枪手是非常少见的 电影里面使用的机枪M249 有24斤重 ,这说明她的手臂力量很大,所以在后面才能徒手勒死一个人
11.蛟龙小队 在室内作战的时候 队员是相互背靠背的 形成交叉火力,这是标准的CQB作战姿势,而且在近距离作战的时候 队员们都是把枪带攥在垂直握把里的,这个动作是提高了据枪的稳定性
12.影片里面的恐怖分子在伏击车队的时候是做了充足准备的 ,看地图就能发现地图上已经标出来了各种距离,这在军事上 一般叫做“射表”,实际上如果他们迫击炮足够多的话 很有可能这个小队就要交代在这里,敌人的迫击炮阵地都是布置在山坡的反斜面上,这是因为迫击炮的轨道是高弯曲形轨道,这样一来只需要让那个狙击手占领制高点,就能实现输出火力的最大化 并且保证安全
13.在面对敌人迫击炮伏击的时候 狙击手的战术意识还是十分优秀的,通过观察手的火力支援,迅速的做出了反应 打掉了敌人的储备弹药
14.这个影片里面给观察手的笔墨 非常多,大部分讲特种兵的电影,都很少出现观察手这个位置。实际上观察手是比狙击手战术要求更高的,其一是狙击手目标的位置 当时的风速等等信息都是由观察手来提供的,其二是观察手要对狙击手周围的反应做出迅速应对,其三是如果狙击手殉职了 观察手要接替狙击手的位置完成任务,这就是为什么狙击战术小队一般都是二人共同作战
15.当撤侨的车队遇袭的时候,武警在当地的侨民 躲在了废墟的一座小屋子 里面,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做的话 防守面积就太窄了。当蛟龙小队接手侨民之后,队员们采用的是分散的站位,这样防守面积更大 交叉火力使火力覆盖更广,这才是正确的 防守姿势
16.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里,蛟龙小队使用的都是欧盟的装备,也就是北约的5.56毫米口径的武器,而我国的武器口径统一都是5.8毫米。所以导演很细心的把弹夹都更换了一遍,而且事实上如果外国无力对我国侨民作出一定的保护的话,国际法是允许使用外国武器的。
17.要深入敌后去救最后一位中国女侨民时,小队里的女机枪手提出要用她交换,结果被副队立即否决了。这是因为队伍里的两位机枪手 是需要提供交叉火力压制的,失去任意一位机枪手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18.在巷战的时候,小队里的各位成员 以汽车作为掩体时,都是躲在车头部位的。因为大部分车辆引擎都位于前部,车头才是整辆车 防御作用最大的地方,十分细节。
19.在坦克战的时候,小队里的一位成员抢走了一辆苏制T72坦克,而敌人追击时使用的是美国制造的M60坦克。抢T72 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T72口径更大,而且T72是自动装填的,但是M60是手动装填的,这一点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完美的还原
20.坦克追击战 最后利用沙尘暴甩开敌人也是非常机智的做法,完美凸现了M60没有热成像仪的缺点
21.最后和敌军狙击手的一段狙击战,做的非常的细节。敌人的战术素养很高,他把狙击位置找在了一个房间内的阴影中,最后是用观察手的火力吸引才让狙击手成功解决掉敌人。

上一篇

《Fate/EXTRA Last Encore》第1卷光碟详情公开

下一篇

《宇宙战舰提拉米斯》——科学严谨的无厘头爆笑喜剧

你也可能喜欢

返回顶部